有很多朋友覺得中國古典服裝的色彩配置很美,我也覺得很美,我在《霞衣蟬帶》書中花了近十萬字,儘量講得細緻一些。有的朋友說比較繁瑣,難乎理解,這裏寫幾句,請大家指正。
衣裙的傳統色彩配置,包括色彩美學、色彩象徵、色彩個性與流行風尚各個方面。色彩的配置還從自然界地霞霓水波景象、四季節令、百千種花卉中吸收。
衣裙配色的規律,也是陰陽之道,即順色、逆色,包括冷、暖色互相比襯:主色調的運用與主次襯托;將調和色與萬能色運用起來,等等。
具體配色的技巧,則有襯色、罩色、暈色、拼色、閃色、間色六種。
一、襯色。
襯色使用最廣,已延續了數千年。在商周之時,上衣下裳、衣和鑲邊、衣表和衣裏(包括腰帶的表裏、鑲邊)、衣物底色和花紋、組帶和玉佩的顏色的相襯已經極為講究。
一套上衣下裙的襯色,傳統中十分重視,《詩經》已有記載。秦代兵馬俑的上衣、下衣,就用鮮明的色彩互襯。又如漢代皇后的祀服,上衣紺色,下裳為皂色;蠶服的上衣用青色,下裳用縹色。鄭州打虎亭漢代壁畫中穿襦裙的女子也把襦和裙色互襯。
衣裙之色外再加比甲、褂子、斗篷等,形成內外相襯。還有腰帶、披帛、雲肩、紐扣、首飾,頭上的包頭、簪花乃至手帕、雨傘等,也互相比襯。
襯色還包括鑲色、多層鑲色、表裏異色;左右異色或偏色;底色襯花紋;衣色襯膚色、妝容;衣色襯環境等技巧。
一件衣物的鑲邊和面子的襯色,叫做鑲色。內外多層衣袍的領和袖的鑲色,形成多層鑲色。
一件衣物表裏色彩的襯色,叫做表裏異色。
一件衣服用不同色彩聯綴而成叫做左右異色。
二、罩色(絅衣之色)。
使衣物色彩內外罩映。可把較厚的綢緞錦繡皮裘等罩以輕薄褧衣;或表裏相映,如複裙和夾衣,把兩種輕透料子用作表和裏;又一種方法是多件不同的衣物都用輕透料子製作,層層疊映。女子還有披帛、汗巾等,如用輕薄質料製作,披系身上也可有罩色效果。
三、暈色。
暈色在織繡品花紋上應用,也叫退暈,有二暈、三暈、四暈等,色彩由深到淺排列,產生立體感。 在一塊布料上,冷暖不同或相同色系的色彩漸次深淺相暈,或交錯融合,有深遠雅致的美感,也是暈色。絞纈染色時色液暈散,即稱為撮暈或纈暈。夾纈以套色彩染,用三至五種色彩,也有一定的暈染效果。暈色而成的就叫暈裙,唐宋皆有使用
四、拼色。如將兩種色澤相近的絲線並織,形成新的色彩。長沙左家塘楚墓出土的褐色矩紋錦,紅褐色的經線就是由豆沙色經絲和紅色經絲並成。也有經線緯線不同色,織成後呈另一種色彩。明代江蘇泰州徐蕃墓就有一件素綢襖,料子用淺玉色經線、薑黃色緯線交織,形成優雅的素色調。
五、閃色
用對比強烈的異色經緯,如紅線為經,綠線為緯,通過不同的角度觀看,折射不同的光源,會有色彩變幻,是對織物的折光原理的最好應用。
六、間色
就是兩種或多種顏色布料裁成條相間相連,寶雞市茹家莊西周墓衣物已有發現,山東章丘女郎山的戰國女俑裙有黃色紅條紋。甘肅酒泉丁家閘東晉壁畫持扇起舞的舞姬也穿間色衣裙。唐代仍有花間、間色衣裙等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